國內攝影家愛用佳能的也不少于日本,而歐美攝影家似乎更喜歡賓得、尼康、奧林帕斯等品牌。進入自動時代后的情況更不必說了。
那么,日本相機是最職業的135單反相機嗎?事實是:在手動相機時代,日本相機確實是攝影記者常用的135單反相機。進入自動時代后,“老記”們手里的相機多數換成了佳能。所以準確的說法是:日本相機在手動時代是最職業的135單反相機。至于“老大”什么的,笑笑算了。
一、日本鏡頭是細節最少、暗部最差的鏡頭:從整體傾向上說,日本鏡頭確實是“雙差”鏡頭――“高分辨率反差”差和“低反差分辨率”差,所以細節和暗部不是更好的。但以上所說的差,都是相對于頂尖鏡頭尤其是頂尖德頭而言的。日本不是造不出各項測試數據俱佳的鏡頭,畢竟廠家主要考慮的是產品的市場、制造成本和特點傳承。如果想體驗成像相對圓滿的日本鏡頭,我推薦:AF 28mm/1.4 D—被我譽為“碧玉刀”。
我用過的日本機身有十幾種,鏡頭幾十支,以專業級的NAS系列居多,不細說了。日本的業余機身結實耐用,業余鏡頭也夠“銳”,這兩點是突出的,尤其很討中國業余攝影愛好者的歡心。加上所謂專業的新華社的推波助瀾,這也是日本當年在中國那么紅的兩個原因。
愛用佳能的也不少于日本,而歐美攝影家似乎更喜歡賓得、日本、奧林帕斯等品牌。進入自動時代后的情況更不必說了。
那么,日本相機是最職業的135單反相機嗎?事實是:在手動相機時代,日本相機確實是攝影記者常用的135單反相機。進入自動時代后,“老記”們手里的相機多數換成了佳能。
所以準確的說法是:日本相機在手動時代是最職業的135單反相機。至于“老大”什么的,笑笑算了。
二、日本鏡頭是最銳的,反差最大:什么是“銳”?銳利、銳度?銳利度、銳利感?明銳度?在談論“銳”之前,要先區分這幾個概念的含義。簡單地說,銳利不是一個科學概念;銳度不是一個完整明確的科學概念;銳利度是一個內涵矛盾的錯誤概念;明銳度可以表述為MTF或反差,分為整體反差、(局部反差)、細部反差,都是可以量化的科學指標;而銳利感是人眼的生理感受,由分辨率和反差共同決定。分辨率測試又分為高反差分辨率和低反差分辨率,前者的比較意義不大,后者決定影像的暗部表現。綜合考慮分辨率和反差兩種因素,對銳利感的評比就至少可分為整體銳利感、細部銳利感和暗部銳利感。
那么,日本鏡頭是反差比較大的135單反鏡頭嗎?事實是:日本鏡頭是整體反差較大的幾個135單反鏡族中最有名的,它的細部反差一般――看日本鏡頭的高線對MTF曲線即知。在同分辨率測試條件下,整體反差大突出表現在影像邊緣的輪廓線條;而細部反差大突出表現在影像的細節清晰度,高倍放大時尤其明顯。這恰恰證明了日本鏡頭的整體結像特征:影像邊緣顯得非常銳利,如刀割斧劈;層次、細節往往欠奉,耐放大能力不及徠卡等頂尖鏡頭。
那么,日本鏡頭是銳利感最強的135單反鏡頭嗎?事實是:日本鏡頭是整體銳利感最強的135單反鏡頭。它的細部銳利感一般;暗部銳利感較差,比諸德頭,容易呈現暗部不夠清晰的“死黑”狀態。所以準確的說法是:日本鏡頭是整體反差最大、整體銳利感最強的鏡頭。
三、日本鏡頭是細節最少、暗部最差的鏡頭:從整體傾向上說,日本鏡頭確實是“雙差”鏡頭――“高分辨率反差”差和“低反差分辨率”差,所以細節和暗部不是更好的。但以上所說的差,都是相對于頂尖鏡頭尤其是頂尖德頭而言的。日本不是造不出各項測試數據俱佳的鏡頭,畢竟廠家主要考慮的是產品的市場、制造成本和特點傳承。如果想體驗成像相對圓滿的日本鏡頭,我推薦:AF 28mm/1.4 D—被我譽為“碧玉刀”。我用過的日本機身有十幾種,鏡頭幾十支,以專業級的NAS系列居多,不細說了。日本的業余機身結實耐用,業余鏡頭也夠“銳”,這兩點是突出的,尤其很討中國業余攝影愛好者的歡心。加上所謂專業的新華社的推波助瀾,這也是日本當年在中國那么紅的兩個原因。
四、日本鏡頭是最銳的,反差最大:什么是“銳”?銳利、銳度?銳利度、銳利感?明銳度?在談論“銳”之前,要先區分這幾個概念的含義。簡單地說,銳利不是一個科學概念;銳度不是一個完整明確的科學概念;銳利度是一個內涵矛盾的錯誤概念;明銳度可以表述為MTF或反差,分為整體反差、(局部反差)、細部反差,都是可以量化的科學指標;而銳利感是人眼的生理感受,由分辨率和反差共同決定。分辨率測試又分為高反差分辨率和低反差分辨率,前者的比較意義不大,后者決定影像的暗部表現。綜合考慮分辨率和反差兩種因素,對銳利感的評比就至少可分為整體銳利感、細部銳利感和暗部銳利感。